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
中国文化导论试题
课程代码:04121
一、单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25小题,每小题1分,共25分)
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。错选、多选或未选均无分。
1.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是( B )
A.秦汉时代
B.魏晋时代
C.隋唐时代
D.宋代
2.唐朝发明的轮形提水机械是( D )
A.螺旋式水车
B.耧车
C.翻车
D.筒车
3.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正式形成的作品是( C )
A.班固的《咏史》
B.屈原的《九歌》
C.“古诗十九首”
D.汉乐府民歌
4.甲骨文中有关武丁二十九年十二月望日的记录是( B )
A.日食
B.月食
C.哈雷慧星
D.太阳黑子
5.秦汉时期中央政体中的“三公”是指( B )
A.太师、太傅、太保
B.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
C.郎中令、太仆、廷尉
D.礼部尚书、刑部尚书、户部尚书
6.设立武举的皇帝是( C )
A.杨广
B.李世民
C.武则天
D.朱元璋
7.在北宋词的创造时期,专力作词并大量创制慢词,推动宋词发展的关键人物是( A )
A.柳永
B.苏轼
C.秦观
D.黄庭坚
8.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出现于( C )
A.黄帝时期
B.伏羲时期
C.夏朝
D.周朝
9.国内将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,广义的文化又分繁简两类。其中繁者认为文化包括( C )
A.精神文化,物质文化
B.精神文化,物质文化,行为文化
C.精神文化,物质文化,行为文化,制度文化
D.精神文化
10.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农业栽培和家畜驯养,五谷、蔬菜、水果等农作物生产使中国成为农业发源地之一,马、牛、羊、猪、鸡、犬等家畜饲养已十分普遍。这些表现形式都属于( B? )
A.精神文化
B.物质文化
C.制度文化
D.不属于文化范畴
11.王实甫最著名的剧作是( C )
A.《梧桐雨》
B.《窦娥冤》
C.《西厢记》
D.《汉宫秋》
12.由南朝刘宋时期天文学家祖冲之制定的历法是( D )
A.《乾象历》
B.《太初历》
C.《大衍历》
D.《大明历》
13.太学产生于( B )
A.周代
B.汉代
C.唐代
D.宋代
14.主张“吾心即是宇宙”,提出“心即理”命题的古代哲学家是( B )
A.朱熹
B.陆九渊
C.王守仁
D.王夫之
15.中国书法史上“隶书盛行,诸体皆备”的时代是( B )
A.秦汉
B.汉代
C.魏晋
D.唐代
16.唐代被举送参加省试的考生称为( B )
A.进士
B.举人
C.贡士
D.解元
17.明清易代之际,提出"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,与有责焉"著名论点的思想家是( B )
A.王守仁
B.顾炎武
C.戴震
D.章学诚
18.盛唐边塞诗派诗人高适的代表作是( A )
A.《燕歌行》
B.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
C.《感遇》
D.《长信秋词》
19.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集大成时期是( D )
A.魏晋时期
B.隋唐时期
C.两宋时期
D.明清时期
20.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创造,春分后紧接着的一个节气是( C )
A.雨水
B.惊蛰
C.清明
D.谷雨
21.明代万历末年,由顾宪成等人创立的书院是( D )
A.白鹿洞书院
B.岳麓书院
C.应天府书院
D.东林书院
22.在中国历史上,对度量衡进行了第二次统一的是( D )
A.秦始皇
B.汉武帝
C.唐太宗
D.隋文帝
23.依照《周礼·春宫》规定,天子或诸侯实施征伐行动时举行的军礼是( A )
A.大师之礼
B.大封之礼
C.大均之礼
D.大役之礼
24.被称为“医圣”的著名医学家是( B )
A.华佗
B.张仲景
C.孙思邈
D.扁鹊
25.明太祖取消中书省,开始实行的中央政体是( D )
A.二府三司制
B.三省六部制
C.一省制
D.内阁制
二、多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10小题,每小题2分,共20分)
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。错选、多选、少选或未选均无分。
26.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有( ABCDE )
A.人文精神
B.伦理本位
C.天人合一
D.尊君重民
E.尚中贵和
27.建安诗歌的代表性作家包括( ABE )
A.“三曹”
B.“七子”
C.阮籍
D.嵇康
E.蔡琰
28.汉初选任官吏的主要方式有( ABCD )
A.按军功选位
B.任子
C.赀选
D.积久为官
E.科举
29.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有( ACD )
A.商鞅
B.慎到
C.韩非
D.李斯
E.鬼谷子
30.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( ABCDE )
A.禁火冷食
B.扫墓祭祖
C.踏青游春
D.插折杨柳
E.划龙舟
31.属于"六艺"内容的有( BCDE? )
A.诗
B.书
C.礼
D.乐
E.射
32.中华民族是一个重理性、重经验、务实际的民族,传统思想中主要探索与论述的是
( ABDE )
A.人生价值
声明:
(一)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(二)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。